13日,面对福建民营企业家孩子的特殊培训课在北京翠宫饭店再次开课,来自全国各地的闽商子弟70余人参加。该班班主任称,厦门思明区有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在和政府沟通时表示,孩子热衷于购置豪车、参与飙车,让上一辈企业领袖们感到担忧。有企业家建议政府能帮忙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。2013年,思明区政府开始针对辖区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的孩子组织学习,次次培训报名都人气高涨。(据《北京青年报》) “富二代”该由谁来教育,是个问题。 其实,无论是什么“二代”,其首要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来承担,其次是学校。福建闽商善于做生意,纳税多不要政府奖励,要换取政府组织“富二代”培训课。这有点类似于暑假孩子没人管,家长要找个保姆———只不过,这次的保姆角色由政府承担。 按说,政府不出任何资金,所有费用都由企业家们出,似乎没有什么资源支出。但既然有政府的旗号,那么就会有组织和各项安排,占用的还是公共资源。政府是为所有纳税人服务的,不是为部分纳税人服务的。拿出资源来,给部分群体的孩子办班,显然会让不富的人感到不公平。 看看媒体报道中所透露的内容,也让人对这样的培训是否能达到目的感到怀疑。入学门槛是孩子的父亲们纳税上亿,学员们坐着飞机从各地赶来听课,迟到早退罚款千元,班干部忘记通知事项罚款2万元———这些款项都充作班费。当然,授课地点选的是饭店。很多细节都显示着培训的“高端”。这样的细节,培养的恐怕不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,而是小圈子的优越感。这和大富豪们望子成龙的初衷,很可能背道而驰。 据报道,参加培训班的人员,平均年龄已经27岁,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,还有一部分人曾经去海外留学。按说经历过这样教育的人,其基本道德水准应该已经过关,至少该做到遵守起码的法律规范。但就是这群人,还在参与飙车,还在让父母操心,还要接受特别的培训,早晨起来念《孝经》,这就说明以前的教育是失败的,家长没能承担起认真教育后代的责任。而失败的根源,就在于富裕的家庭生活,让孩子有了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的潜意识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“特殊化”。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,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打破自己生活的小圈子,去企业基层打拼、锻炼,了解他人疾苦,养成规则意识,让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上台阶。而不是让他们坐着飞机去酒店上课,依旧在富人熟悉的圈子里交朋友。 其实,从一些成功接班的第二代子女身上,就能看到这样的轨迹。有人上学时就被安排做基层业务,有人一毕业就在公司各个岗位轮转,还有人被安排到下属公司实习。也就是说,接触基层、吃苦、实践,才是磨掉骄娇二气、培养脚踏实地新一代管理者最好的办法。而做到这些,企业家们是有天然优势的,逻辑上也完全站得住脚。 退一步说,就算要给“富二代”们集体办班,也该是他们的父母出面,导师也不该是什么国学教授,而应该是法律专家。首先要教的就是法律,特别是交通法规。 如果有可能,企业家子女们也应该学学时事,了解一下法治中国、反腐倡廉的局面。在这样的局面下,官与商之间的接触更应该谨慎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富二代”及其父母,都应该有敏锐的“眼力见儿”,不要再给政府添负担。说到根儿上,教育孩子的责任还得自己担,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次成功的教育,来自“富二代”培训班。
责任编辑:李俊